对于微商,目前微信朋友圈是最好的社交电商渠道,没有之一。订阅号可以看作是手机上的官网,服务号可以看作是客服系统,只有微信朋友圈才是营销和传播的主要阵地,也就是流量的来源。微商必须坚持做一件事情,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能接触到的所有客户,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全部沉淀到微信个人号,执行越早收益越大,沉淀越多价值越高。
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或营销团队,不建议微商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专研公众号的运营或各种技术吸粉手段上,而是要结合原有的客户群和自有的引流渠道,做好朋友圈的内容维护,包括内容定位和产品选择、日常互动和信任建立、持续加粉和营销裂变。
A、内容定位和产品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定位是做营销还是做销售,以个人形象还是以公司形象出现,并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一个值得信任的角色扮演,所有的内容都围绕这个角色来展开,这是第一步。如果朋友圈是以直接销售为目的,适当的*屏是必须的,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分清楚“推销”和“推荐”的区别。单一风格的产品简单粗爆的*屏推销,这是电商的做法,效果不好并且很容易被屏蔽。
而“推荐”是在个人的专业角色定位上,帮助微信好友推荐各种适合他们产品。因此微信朋友圈销售更适合模拟店长或买手推荐模式,围绕一群人不断推荐让他们觉得有价值或喜闻乐见的商品,比如服装、配饰、鞋帽箱包、珠宝等各类产品,但大类目不宜改变,否则会显得不专业。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淘宝店铺做不好微信销售,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平台电商与社交电商的本质区别:平台电商是将某一类商品卖给所有人,而社交电商是围绕某一类人卖不同的商品。
B、粉丝管理和信任建立
朋友圈的价值,是以企业或个人的信任力为背书的。所以同样是几千个好友的微信号,我们即看到有能够月销百万的,也有完全不卖货的,这跟个人的影响力和好友的精准度都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做微商,不太建议盲目加一些不相关的好友,而是重点将老客户、日常咨询客户、线上或线下客流沉淀好,通过有效的内容和产品定位,让有限的好友发挥更大的价值。如果资金允许,在精准的渠道进行一些广告投放,多做一些被动加粉的营销策划。
很显然的是,个人的信任值和影响力在社交电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才是做好社交电商最大的难点所在,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魅力人格体。关于信任的建立,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标准的模式,做得好的大多依赖于长期的积累或优秀的个人社交能力,因此找到有社交基因的微信运营策划人员,也许是比较简单可行的办法--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交红人”,或者说微信上的网红。
C、营销裂变和规模化
目前所有人都比较关注粉丝规模,对大规模加粉的方法乐此不疲,其实在适合自己企业或个人的销售模式没有成型或得到验证之前,不精准的粉丝再多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先重点管理好已有的微信号,验证内容输出和产品定位是否能够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然后再通过复制或分销的方式进行裂变。
如果加粉渠道丰富、线上线下配套完善,建议直接零售、快速复制。如果加粉渠道有限,可以考虑通过一级或二级代理的批发模式进行扩张,不要考虑任何三级分销的微信商城系统,认真把朋友圈的真实成交案例和业绩做好,先尝试重点把客户或粉丝发展成代理,再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包装影响更大范围的潜在代理。

相关阅读
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微信大号做推广
2018-03-061175
微信我们每天在刷,微信知名的公众号我们也每天在接触。但百分之八十的大号推送,却基本没有机会被点开,便又被更新替换。各类信息的狂轰乱炸,让大众的思维变得愈发难以聚焦。那么哪一类微信大号值得被青睐?又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微信大号做推广? 选择
你为何做不好微信公众号运营?
2018-04-271179
微信公众号几乎很多人都有接触过,不管是用户还是发起人,那么为何有的人能运营粉丝过百万,你却寥寥无几呢?我们看看别人和你的不同吧!一、先看看我们在运营中常常会犯的错误:1、先开枪后瞄准,没搞清定位,就已经匆忙开通,开始吸粉。最后无疾而终。
企业微信营销如何快速增粉?
2018-04-231227
相信现在仍有大批企业在玩微信营销,也因为这样,新加入微信营销的那批企业不能收获很好的效果。造成这种原因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粉丝。怎么赠粉就成了企业做好微信营销的重点。1、线下活动推广现在在街头常见的一些小活动都有人举着企业的微信二维码
关于微信的小故事(1)
2017-08-301235
易迅的故事:微信下单35万次 由于手机页面的限制,该卖场主要是提供决策简单的商品。 双十一让淘宝、天猫、易迅、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共享了消费者血拼的疯狂,天猫双十一当天高达350亿元的消费金额让其他电商可望而不可即,但这其中也不乏涌现的黑
什么是用户思维原则?
2018-04-181312
总结了用户思维最容易发现5个原则。基本大部分产品都适用。这样的用户思维拿捏会更快很准。这些原则是我们做用户产品时,一定会考虑到5个维度。1、简单原则所有产品简单化几乎成了惯例。敏捷开发、MVP产品。这些概念的流行帮助产品简单化,用户使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