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增粉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众多草根自媒体深深的痛
一、增粉的前提是价值和竞争力
(1)价值
一定是能满足真实需求、欲望的价值,不是你臆想的。
(2)竞争力
比如你要做一个搞笑主题的公众号,做一个美食类的公众号。很显然,现在这类的账号多如牛毛,别人凭什么在众多的公号中选择你?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的差异化体现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你要预先明确,并且想好传递给粉丝的方法方式的。
如果你这两点还没搞清楚,不着急增粉,先修炼内功。
二、请远离那些逗你玩儿的推广方法
(1)费力不讨好的
论坛社区、百度贴吧、QQ群发、邮件群发
不是不行,但在一个聊天的地方推广你的东西,的确不现实,投入产出比极低的方法!
(2)脑洞很大,只能说存在可能性,没什么可行性的
签名栏状态栏、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陌陌
每次看到有人说要在陌陌上吸粉,我总是默默地流泪……
(3)没什么可操作性的
加入自媒体联盟:不是整天还在操心怎么增粉的小号玩的地方,引用一句热门的话就是,想混好圈子请让自己先足够牛逼。
三、有哪些真正有效的增粉方法
(1)例行微信群推广、朋友圈推广
当你创作了一篇文章后,发微信群和发朋友圈里。不过这个方法有前提:
你得不断地有新的群资源。
第二、你的朋友圈好友基数比较大,并且不断有新人可加(一些职业有这个条件,比如销售人员等等)。
如果你无法满足上述任一前提,请忽略这个方法,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2)媒体合作/大号合作
这里主要指投稿,激增型。以互联网、商业类的公号为例,就是一些行业媒体,诸如(虎嗅、36氪等),以及一些行业公众号大号,投稿一旦被选中,真的是激增,不过这是个互利的行为,媒体或者大号需要内容,你的好文章,需要曝光。
(3)多平台发布/同步
少量、长期、稳步型+激增型,头条号、搜狐公众平台、企鹅媒体平台这类分发+推荐平台,以及乐乎、简书这类编辑推荐平台皆可,如果能被推荐,就是激增,不能被推荐,有头条和搜狐公众平台这样的分发机制,也是能获得一些曝光,带来一些粉丝的。这些平台多数是允许放二维码的,少数不允许(比如今日头条会屏蔽二维码)。
(4)朋友圈广告、腾讯社交广告(前广点通)
稳步型还是激增型、大量少量、长期短期全取决于预算。说实话,微信公众平台已经诞生四年了,现在才开始弄公众号,已经错过平台野蛮增长时的免费推广红利期了,直白地告诉你,就是你已经落后很多了,该花钱追一追的还是花点钱吧。
(5)线上活动
激增型。就公众号而言,活动之王莫过于各种投票,票数最高得什么奖啊一类的,只要足够有意义,参与者够多,激励手段得当,就等着那些拉票狂魔给你刷刷地带来粉丝吧(记得设置粉丝才能投票)还有其他活动,比如优惠券、拼团、秒杀等等,活动不能太勤但要定期做做。
(6)知乎、豆瓣
稳定型。不会一次来一大波,但是细水长流,不用操心。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高质量的知识分享平台,你回答的初心一定是分享知识,帮到别人,显现出自己的价值,其次才是宣传自己,像一些上来就是推广,或者弄一些烂回答后附二维码的,还是不要去浪费自己的时间了。
当你熬过了最艰难的初始粉丝积累期,有了一定量的粉丝积累后,其实增粉就是件很容易的事了,只要内容好,社交传播的力量就能让你爽到爆。

相关阅读
公众号流量变现秘籍
2018-06-071257
秘籍一:流量主粉丝超过5000个,就能申请开通流量主。开通流量主后,广告主(通常是公众号)会在你的公众号文章底部,投放广告为他的公众号引流。假设有1个人点击,广告商出价是1元/点击次,抛开广点通的服务费不计,那么你就有1元进账。所以流量主收入多
微信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2017-11-011279
微信庞大的用户量以及朋友圈、公众平台的推广,使微信已不仅仅是一个社交软件,更成为一个具有传播属性的媒体平台。在传媒界,甚至有学者认为“在移动互联时代,微信已成为与微博同等重要的新媒体”,微信无疑给新闻传播提供了大量发展机会。微信新闻
微信三级分销怎么玩,系统和运营是关键
2017-11-271229
近几年,依托微信的发展而繁荣起来的微信商业化模式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大到跨国企业行业巨头,小到街角商店甚至个人,都依靠着微信这棵大树经营着自己的店铺。但微信上的盈利模式是很多商家迄今为止一直没有摸透的,大部分的品牌商家仍然将微信公众
软文推广如何做到强势?活用“借势”必不可少!
2017-11-301283
活动或者产品再好,没有强势的营销推广,也无法让用户认识到,进而转化为购买力。何谓强势?就是指能够做到低成本、高覆盖、连续性和强粘度,也就是所谓的“软文推广”。事实上,只要运用好,任何一种营销方式都可以做到强粘度、高覆盖和连续性,但只有
我们是不是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2017-10-161406
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这样一个神奇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老外去中国后,都认为中国好?”这个提问吸引了许多留言,不断有人更新,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回答就是老外说,在中国生活太便利了,只要你有微信、支付宝,根本不需要带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