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涨粉过万的案例方式
1、通过做活动涨粉
说到公号界的活动涨粉,可以给“新世相”的“4小时逃离北上广”颁一个最声势浩大奖。
去年的7月8日上午,“新世相”发出活动“4小时逃离北上广”,称前30位赶到北上广三地机场者,会收到一张未知的免费机票,前往30个目的地。
这场活动当天至少为“新世相”带来116万阅读,近11万涨粉。活动发出2小时后,#4小时逃离北上广#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322万。
2、通过蹭热点涨粉
热点涨粉其实是爆文涨粉的分支,借势热点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毫不夸张的说,蹭好热点应该是每个小编的必备技能。
谈及2016年最大的新媒体热点,非“宝强离婚”莫属。8月15日,就在这出年度最强八卦热点席卷网络期间,“关爱八卦成长协会”推文《王宝强前经纪人100多条开房记录被前妻曝光!王宝强2天前才知道马蓉出轨》。
这条独家爆料的原创视频文章,当天阅读突破230万,通过在视频中植入关注信息,创造了一夜涨粉32万的纪录,使“关八”粉丝数直接突破400万。
再比如在里约奥运期间因《【8.10】为什么孙杨总会被别人质疑“服药”?》一文涨粉7.5万的“馒头说”;杨绛过世后发文《不要在该约炮的年纪谈修行》而涨粉10万的“社长从来不假装”,这篇文章的阅读数在400万以上。
3、通过IP涨粉
这一类其实不太适合草根玩法,因为这一类都是以往本身就有些名气的名人开通微信公众号,然后凭借以往的名气快速汇集起粉丝。
比如凤姐。去年的7月18日,被封为“中国初代网红”的凤姐开通微信公众号“我就是凤姐”,作为对网友围观其身材发福图片的回应,推文《我从来没有伤害过你,请你也不要伤害我》,此后连续发布了四篇文章,一周内粉丝突破7万。
再比如“局座召忠”。在电视屏幕上活跃了半辈子的著名军事评论员张召忠,于2016年初开通公众号“局座召忠”,与年轻用户打成一片,短短15天粉丝突破20万。
不过,与“高晓松”这样只发过几条语音打酱油的名人号不同,“局座召忠”并没有就此停下魔鬼的步伐,不仅分分钟玩转B站弹幕,还联合“军武次位面”推出新的视频节目,目前已经拥有近百万粉丝,还创造微博一天吸粉百万的壮举。
4、拼特色涨粉
如更具人格化的少女情感号——“我走路带风”,自今年3月底运营以来,粉丝数一路扶摇直上,8月份单月涨粉达15万,漂亮的数据背后,是这位95后运营者写出的一篇篇10w+,以“讲自己故事”的方式,引发同龄人共鸣,凭借突出个性揽获一批批年轻粉丝。
说起风格别致的内容类型,不得不提两个优质的音频类自媒体。“一个人听”“小北”做的均是睡前音频类情感故事内容,凭借带有独特质感的声音成功打动用户。
从去年7月1日起,“一个人听”仅用4个月新增100万粉丝,“小北”同样创造出5个月破百万粉的壮举。除了声音给人的依赖感比文字更强,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音频内容可以通过多平台分发获取微信以外的流量,通过导流实现微信用户增长。
当然了,在涨粉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有一部分人通过特色的内容,过往的名气以及完美的活动,还是能够涨粉过万,在2016年,涨粉异常凶猛的还有诸如柏拉图app、那个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系列“喃东尼”等等在这涨粉难的背景下杀出条血路吗,吸粉无数。

相关阅读
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微信大号做推广
2018-03-061065
微信我们每天在刷,微信知名的公众号我们也每天在接触。但百分之八十的大号推送,却基本没有机会被点开,便又被更新替换。各类信息的狂轰乱炸,让大众的思维变得愈发难以聚焦。那么哪一类微信大号值得被青睐?又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微信大号做推广? 选择
公众号吸粉-从身边开始
2018-08-081236
我们可以直接把个人号上面的好友转换为公众号上的粉丝,每个小伙伴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好友,有的几百个,有的上千个,甚至有的伙伴可以达到微信好友的最高上线五千个好友。如果你同时拥有多个微信号加起来的话,好友的数量肯定还是比较多的
软文营销拒绝成为《狼来了》
2017-10-131126
《狼来了》的故事听多了,人们自然不会相信真的有狼,就像软文营销,有人把它归结于广告来诱导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很多读者就会以为所有的软广其实也不过是广告。就像看到某些商家千篇一律的发软广被人们肉眼识破是推销产品一样,就算接连发几百篇同样
网站建设多元化发展趋势
2018-10-231163
现在网站建设已经满足不了公司多元化发展渠道了,那么网站运营应该与什么平台交互进行多元化运营呢? 1:微信开发运营微信是除了QQ之外第二大社交工具,未来与QQ占据的市场谁也说不准,并且大多数公司都在支持微信办公,所以网站建设第一批开发的市场
浅谈微信在教育中的意义
2018-01-021176
一、微信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改革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改革领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选题要求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